实盘股票配资公司

哪些股票平台好 涉销售误导!中国人寿某支公司被官媒曝光!

发布日期:2025-04-26 21:56    点击次数:109

哪些股票平台好 涉销售误导!中国人寿某支公司被官媒曝光!

最近哪些股票平台好,贵州日报旗下的天眼新闻报道了一起备受关注的保险纠纷事件。

据遵义市桐梓县黄女士通过“天眼问政”栏目反映,2019年,她和丈夫在中国人寿桐梓支公司购买保险产品时,被保险业务员销售误导,现在他们要求全额退保,并希望相关部门调查清楚责任归属。

据黄女士描述:当时,中国人寿桐梓支公司一名现已离职的工作人员,以介绍保险业务为由,把黄女士夫妇带到独立办公室进行推销。这名工作人员口头承诺,等他们到60岁的时候,可以全额退还本金,而且保险依旧有效 。基于这样的承诺,黄女士夫妇分别投保了国寿福终身寿险及重大疾病保险(臻享版)各一份。这两份保单都是由客户本人签字确认的,随后他们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正常缴纳了6期保费,一直交到2024年,总共交了87026.88元。

然而,2025年1月16日,黄女士接到中国人寿工作人员的回访电话,这才发现实际情况和当初承诺的完全不一样。工作人员告知,这份保险产品在被保险人60岁时,没办法全额退还本金,如果选择退保,保险就会失效;只有到84岁以后才能退还本金,但退还后保险同样也会失效。这可把黄女士夫妇惊呆了,他们心里满是不满。

黄女士跟记者说,在推销过程中,销售人员涉嫌规避监管部门关于 “双录”(现场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没有对销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她认为销售人员的这种行为构成了欺诈,所以要求全额退保,并且让保险公司支付利息。

针对这件事,记者连线了国寿桐梓支公司总经理周齐垒。周齐垒回应称,该案件已经移交给中国人寿贵州省分公司相关部门处理。记者提出采访要求后,工作人员表示要向领导汇报,等调查结束,才会接受媒体采访并作出回应。

图片

从这起事件背后,我们能看到中国人寿长期存在一些内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代理人队伍管理失序。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在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开出的罚单里,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共收到11张罚单,总罚金124.11万元,占比过半,其中不少事由都是销售人员展业环节违规。中国人寿在多地分支机构都曾出现过代理人截留保费、虚构保单等情况,涉事人员有的甚至被禁业或者判刑。这次涉事的销售人员虽然已经离职,但也能看出公司对代理人的培训、监督机制没能有效阻止违规行为发生。

第二,“双录”制度形同虚设。自2017年监管推行双录制度,要求对销售关键环节录音录像并保存5 - 10年 ,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机构为了追求业绩,默许销售人员规避双录。像这次黄女士的遭遇就是个典型例子,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很难举证。

第三,投诉处理机制僵化。黄女士的案件被转交到省级分公司处理,回应的流程特别缓慢。类似的问题经常出现,消费者投诉常常因为 “证据不足”被驳回,这难免让人觉得保险公司有包庇基层违规行为的倾向。

这次纠纷也为保险行业敲响警钟,得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强化“双录”执行与质检。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双录流程的抽查力度,要是发现有机构没执行双录,或者剪辑录音录像,就得实施顶格处罚。另外,还可以借鉴银行远程双录的经验,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灵活监管模式。

二是完善消费者教育体系。消费者自己得提升风险意识,要重视犹豫期,认真阅读条款 ,千万别轻信口头承诺。行业协会不妨联合媒体,推出保险常识普及项目,减少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是建立行业黑名单与追责机制。推动建立全国性保险代理人信用档案,对违规人员实施行业禁入。同时,落实“一案双查”,既要处罚直接责任人,也要追究上级管理责任。

黄女士的维权困境,其实就是保险行业粗放发展时代遗留问题的一个缩影。当“销售误导”这种情况一直禁止不了,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信心就会受损,而这个代价最终得由整个行业来承担。

只有把合规意识融入企业的基因里,用透明化销售和刚性制度约束取代短期追求业绩的冲动,才能真正实现“保险姓保”的初心。

至于这起案件后续会怎么发展,或许能成为检验中国人寿乃至整个保险行业改革决心的一块试金石哪些股票平台好,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上一篇:炒股配资首选配资 2月26日方正阀门(920082)龙虎榜数据:机构净买入201.15万元
下一篇:投资线上配资 二战中,各国一共沉没了多少艘航空母舰_国家海军_日本_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