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杠杆配资 上汽变革“组合拳”背后:一次关于体系重建的豪赌
在线杠杆配资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
在 4 月 10 日的"上汽之夜"发布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带领众人回溯往昔辉煌,沉稳气度尽显老牌车企底蕴。
面对"上汽老矣,焉能饭否?"这一关乎老牌车企在变革时代命运的犀利拷问,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掷地有声地以"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回应,试图为上汽注入新生气象。
站在当前中国车市的激烈竞争格局中,上汽展现出十足的进取姿态。曾经"合资双雄",凭借深厚底蕴与持续创新,积极应对自主品牌的挑战,在市场中稳固基本盘并寻求突破;荣威、名爵等自主品牌则持续在新能源浪潮中调整策略,全力拥抱新能源浪潮。智己汽车依托技术优势,逐步构建起产品矩阵,稳步向规模化目标迈进。
面对挑战,上汽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把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商用车板块也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车,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技术共享、全球先进的商用车发展战略。
在新旧技术周期更替、产业主导权易位的背景下,上汽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以"平权 + 进阶"为主线,打造全新技术战略。依托这一战略,上汽试图打破"传统主机厂"形象,强化创新与开放姿态。
从"安全"开始:上汽的技术底线思维
在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今天,安全成为几乎所有车企绕不开的核心命题。对上汽而言,这不仅是一项技术能力,更是其重塑品牌信任的关键抓手。
在"上汽之夜"发布会上,整车安全 3.0 体系成为技术发布的核心部分。从零重力座椅下的主动防护,到五项融合式碰撞应对机制,上汽试图构建一套贯穿感知、干预、缓冲的全链路安全闭环。这些技术具备着很强的前瞻性,尤其在高座椅角度、用户非标准坐姿等极限场景下,体现了对真实使用风险的考量。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官方直播截图
更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平权"成为这次发布的高频词汇。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表示,平权不仅意味着让尖端技术走出实验室,更意味着用户无需为基本安全支付额外代价。
在这套逻辑中,安全不是高配,而是标配,是每一辆车的"基础权利"。
但现实也必须面对,安全正在成为必答题而非加分项。当"安全"成为行业共识、技术渐趋同质,真正的竞争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谁能把它做到用户真正感知得到。
从这一角度来看,上汽选择安全作为"技术起点"颇为明智,这一选择既精准契合当下消费者需求,又夯实了品牌长远发展的根基,让"安全即品牌"润物细无声地进入消费者心智。
关于智驾的"朋友圈战略"
在智能驾驶的路线选择上,上汽坚持自主创新,并走上了一条以开放协作为核心的"朋友圈战略"。
围绕地平线、大疆、华为、Momenta 四家头部智驾企业——即"地大华魔"组合,上汽希望打造一个多技术路径并行的智驾生态。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发布会上强调,"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希望通过合作伙伴的技术互补,加快智能驾驶产品的规模化落地。
他还进一步解释了上汽的内部战略架构——"内环、中环、外环"三层体系:内环是主机厂必须掌握的核心抗风险能力;中环由自有零部件企业负责防守与成本控制;外环则引入市场上通用的技术能力,以加快产品集成效率。这一分层模型旨在以"有选择的开放"替代高成本的全栈投入。
但合作策略的优势,也意味着更高的系统集成难度。以地平线为例,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介绍称,上汽集团旗下荣威、名爵等品牌的多款主力车型将采用地平线征程 6E 打造智驾方案,并即将于 2025 年内正式落地,未来双方还将基于征程 6 系列拓展至全场景智驾合作。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官方直播截图
余凯表示,"目前,双方已成功实现 L2、 L2+ 级智驾产品的量产。地平线将打造 Horizon SuperDrive 全场景高阶智驾系统(HSD),可实现城区 NOA、高速 NOA 和智能泊车等场景,全面对标特斯拉 FSD,更好地赋能上汽全场景 NOA 高阶智驾方案。"
Momenta 方面,其算法主打高速场景的高精度路径规划,Momenta CEO 曹旭东也在讨论环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高速 NOA 正成为标配,城市 NOA 是高配",是一个阶段性的方向,原因是高速 NOA 虽大多数情况比较简单,但安全、安心的场景极其复杂,用一个小算力去做高速 NOA 它是不够安全的。
基于智驾的摩尔定律,以及为用户安全安心负责的方向,曹旭东预判未来可能需要更大算力的全场景 NOA,包括高速 / 城市 NOA 会逐渐变成标配,而高配将会是 L3、L4 级自动驾驶。
而在与华为的合作上,上汽则显得更为谨慎,贾健旭称将与华为智选车实现技术、生态、价值共生共赢,但本次发布会并未透露"尚界"品牌的具体产品节奏。有消息称,"尚界"品牌新车型将面向 20 万级以内市场,预计会搭载华为纯视觉智驾方案,将在今年内推出,最快有望在今年年中正式亮相。
华为终端 BG 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也在发布会上指出,"传统汽车行业要打引号了",强调汽车产业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而真正的竞争核心,将不再是制造,而是品牌、体验与商业闭环能力。
同时,汪严旻还透露,华为将会充分利用过去几年在品牌营销、渠道、用户运营等积累,以及在通信技术、软硬件、智驾、智舱、智能电控等领域积累的技术,通过全新模式,与上汽一起打造消费者心目中的" Dream Car "。
从"懂车"到"懂你":重建用户关系
"懂车更懂你",是这场"上汽之夜"释放出的核心口号,背后指向的是上汽希望通过一套更具用户导向的产品逻辑,重构自身在智能汽车时代的角色认知:从工程驱动走向用户驱动,从技术堆料走向需求共创。
根据规划,未来一年,上汽将推出十余款新车,覆盖家庭 SUV、越野车、跑车等全场景。从"省钱、安全、好用"到"让用户作主",上汽希望通过四大技术维度回应新一代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
王晓秋在演讲致辞中指出,上汽正在打造全新的线上用户调研平台,进一步增加用户触点,把用户需求融入产品定义中,让每一辆车在诞生之初,就携带独特的"用户基因"。
这种转变不仅是产品逻辑的微调,更是一种心态上的主动降维——不再自诩为"制造者"将产品交给用户,而是将用户纳入产品定义过程。正如上汽董事长王晓秋所说,"用户不再只是重点买单人,而是起点合伙人。"
与用户共创的另一核心入口,是智能座舱。
为了打造"更懂你"的 AI 汽车,上汽一方面基于上汽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 3.0,对手机三大系统鸿蒙、安卓、IOS 做全面对接,市场手机品牌覆盖率超过 90%,实现丝滑无感的手车互联。
另一方面,上汽与战略伙伴的深度融合,拓展包括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海量生态场景,将实现无缝衔接、完全同步、0 学习成本,做到 100% 的全车控制。
发布会上,贾健旭玩了一个"手机梗"引出智舱,"你的另一半最懂你?不,手机更懂你。"上汽将围绕手机,打造最懂你的个性化智能汽车,可以装进口袋、没有手机支架的智能座舱。
贾健旭表示,"未来,上汽的车就是一台大号的移动手机,你一上车,就坐进了你的手机内部,一切手机功能全部在车端完美实现。不仅如此,得益于车内丰富的传感器和多样配置,还能让你的智能化体验更立体多元。"
这次发布会上,OPPO 智行总经理章欣也亲自来助阵。上汽与 OPPO 合作已持续四年,2025 年双方签署深化战略协议,计划在"软件共通、生态共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车机、手机及 IoT 设备的互联体验。未来,该车 - 机互融方案将全面落地上汽旗下自主与合资品牌,并逐步拓展至全球市场,包括欧洲、东南亚、印度等地。
除了与终端品牌绑定,上汽也在押注 AI 能力,与多家大模型企业达成合作,意图打造"更懂你"的 AI 汽车。
真正的"拳法",打的是体系能力
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上汽喊出了"练好三套拳法"的改革口号:内家拳打整合、外家拳重协同、组合拳讲体系。通过资源聚焦、生态共建与内外联动,上汽试图走出一条不同于新势力与传统合资的"第三路径"。
这些拳法听上去逻辑完整、气势饱满,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打穿组织惯性、打透技术协同、打进用户心智。
用王晓秋的话说,70 年来上汽的用户,着装从中山装、西装,变为如今各式各样的休闲装;上汽自身也从 "榔头扳手、弄堂作坊"发展到如今的 "数字孪生、智能工厂",经历了一次次产业浪潮的更替。
但智能电动时代的挑战,从来不是比谁更快,而是看谁更准。
当"懂车"不再是核心竞争力,"懂人"成为真正稀缺的能力。这既意味着产品体验要以人为本,也意味着整个企业的组织节奏、资源分配、技术落地,都要围绕用户价值形成闭环。
所谓"第二增长曲线",不是发布会上铺陈出来的节奏感,而是市场和用户在未来三年内用脚投票后的结果。它不会因为愿景响亮就自动兑现,也不会因为体量庞大就天然拥有确定性。
今天的上汽,处在变革的进行时:组织在磨合,产品在迭代,用户在重新认识。不同于新势力那样轻装上阵,也不像合资品牌那样依赖外部驱动,它就像一条"海上巨轮",凭借自身雄厚实力,不断调整航向,试图走出一条自主可控、体系自洽的路径。
这场变革注定是一场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长跑,但也可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重生。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在线杠杆配资,作者|张敏,作者|李玉鹏)